课次 | 学习重点内容 | 教学目标与效果 | 课时 |
第1讲 | 窃读记 | 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1课时) | 1H |
第2讲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 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1课时) | 1H |
第3讲 | 走遍天下书为侣 | 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受到启发;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的,体会其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1课时) | 1H |
第4讲 | 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 | 根据自己在课外学习的收获选择一个角度进行(3课时) | 3H |
第5讲 | 古诗词三首 | 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1 课时) | 1H |
第6讲 | 梅花魂 | 五件小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这种表达方法。(1课时) | 1H |
第7讲 | 桂花雨 | 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课时) | 1H |
第8讲 | 小桥流水人家 | 一是使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和生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对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所领悟;二是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语言的清新、流畅,积累语言。(1课时) | 1H |
第9讲 | 想象作文,写《二十年后回故乡》 | 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美好的想象,正是基于对家乡的爱和关注。(3课时) | 3H |
第10讲 | 鲸 | 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1课时) | 1H |
第11讲 | 松鼠 | 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1课时) | 1H |
第12讲 | 新型玻璃 | 一是继续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通过了解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1课时) | 1H |
第13讲 | 假如没有灰尘 | 一是继续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方法。(1课时) | 1H |
第14讲 | 写说明文 | 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时运用到习作中去,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3课时) | 3H |
第15讲 | 钓鱼的启示 | 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抓住课文这一特点,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能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1课时) | 1H |
第16讲 |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 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以作者为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1课时) | 1H |
第17讲 | 落花生 |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1课时) | 1H |
第18讲 | ( )的启示 | 一要写清事实(什么事情、哪句名言、什么漫画……),记事要写清过程;二要写明白从中得到的启示。3课时 | 3H |
第19讲 | 地震中的父与子 | 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1课时) | 1H |
第20讲 | 慈母情深 |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1课时) | 1H |
第21讲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1 课时) | 1H |
第22讲 | 学 会 看 病 | 一是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二是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1课时) | 1H |
第23讲 | 同父母说说心里话 | 通过具体的事,体现对父母由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3课时) | 3H |
第24讲 | 圆明园的毁灭 | 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1课时 | 1H |
第25讲 | 狼牙山五壮士 | 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二是通过阅读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1课时) | 1H |
第26讲 | 难忘的一课 | 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1课时 | 1H |
第27讲 | 最后一分钟 | 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1课时 | 1H |
第28讲 | 写读后感 | 叙议结合,以“感”为主。宣扬正能量。(3课时) | 3H |
第29讲 | 七律· 长征 | 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了解七言律诗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1课时 | 1H |
第30讲 | 开国大典 | 一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的难点。二是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1课时 | 1H |
第31讲 | 青山处处埋忠骨 | 一是让我们更进一步的走进伟人的世界,了解伟人和普通人一样有丧子之痛,又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宽广胸怀;另一方面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1课时 | 1H |
第32讲 | 毛主席在花山 | 一是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这是教学的难点。二是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1课时 | 1H |
第33讲 | 写场景 | 学习场景描写的方法、顺序。3课时 | 3H |
总课时数:47H 备注: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课程时长和教学内容可以适当调整。 |